GRC投资 | 微构工场获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认定
2023/06/26

近日,北京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正式公布北京市2023年度第一批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名单。依托核心的“下一代工业生物技术(Next Generation Industrial Biotechnology,简称NGIB)”,加上成立以来不断精进的产业化成果,微构工场顺利获得北京市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认定

“专精特新”企业,指具有“专业化、精细化、特色化、新颖化”特征的中小企业。2021年,中国财政部、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《关于支持“专精特新”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》。2022年3月,“专精特新”被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,提到要“着力培育‘专精特新’企业,在资金、人才、孵化平台搭建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”。

图片

微构工场成立于2021年,短短两年,即在达到资格的第一时间获得“专精特新”认定,主要在于过硬的实力和产业化所取得的成果。在“NGIB”的加持下,微构工场成立以来已经斩获诸多成就,包括“国家高新技术企业”“中关村高新技术企业”“工信部2022年度智能制造优秀场景”“人社部2022年全国优秀创新创业项目”在内的诸多荣誉,也成为联合国开发计划署 INSPIRO Network成员,为中国企业创新走向世界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。

不断创新,是微构工场始终坚持的信条。进入2023年以来,微构工场再次突破餐厨废弃物生产PHA的技术,为推动非粮碳源工业化、有效降低生物制造产效打下坚实基础;微构工场的产品也陆续获得海外认证,为产品走向海内外市场提供有力的支撑;此外,微构工场也作为牵头方,联合国内8所高校和研究院所的16个研究团队,与16家合成生物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联合发起“合成生物技术与智能生物制造创新联盟”,引发行业关注。

在产线建设方面,微构工场也不断取得突破。2022年10月,微构工场北京千吨合成生物学智能制造示范线正式建成投产,在短短八个月后,迅速实现第二个生产基地的建设启动,高速构建了中国合成生物大规模自主生产能力。在利用优质底盘生物菌株生产制造的同时,微构工场创新性引入数字孪生系统(Digital Twin)、设备管理系统(Focility Management )和能效管理体系(Energy Management System),对整条生物制造产线进行系统化数据模拟及精细化装置控制,在大幅降低能耗的同时,实现生产过程全流程实时监控,更精准、更客观地控制生产过程,降低人为控制的失误风险,为最终走向全自动化的合成生物学生产提供有力支撑。

图片

未来,微构工场将坚持创新,持续探索无负担的绿色未来实现路径,寻求更好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化路径。重点开发以PHA为基础的核心技术和产品,围绕“PHA Life”理念打造下游应用场景,协同合成生物学产业链,共同推动“双碳”目标的实现。